不完美主義

我想培養不完美主義(笑)

好想寫點東西啊…但但但…怎麼開始下手…

最近突然有點手癢癢的感覺,感覺很有想寫點什麼東西的fu。老實說,這種感覺冒出來的時候,內心是開心的 — — — 好似這兩年流逝掉的一些動能/動機、漸漸地又冒出芽來了。哪怕只是一點點小芽,都間接地安慰到了我。但是,人生就是這麼一個But…….,我要寫些什麼?

然後接踵而來的是,文章的題目要是什麼?架構要是如何?閱讀筆記如果只是書摘會不會太過無趣?………然後內心剛冒出來的小芽瞬間就又退縮回去了。

我發現這個現象源自於我內心深處的完美主義在作祟。

非1即0的完美主義

我印象一直很深刻的是,碩班最後在寫論文的時候,我把文獻回顧的部分寫完了,然後請博後的學姊幫我看,學姊指出了我一些要修改的地方,我聽完學姊的建議,瞬間內心大崩潰:「完了,我整個要重新來過了。」學姊很認真的跟我說不用全部重寫,只要一點一點修改,刪減掉不必要的文字再新增進相關內容上去就好。

但當下我完全聽不下去,我回家後就把文獻回顧的地方整個刪掉,全部重新寫一遍。當時實在是……非常痛苦,畢竟寫了好久的東西一下子全部重新來過,這也太崩潰了吧。但在重新寫完後,內心是一種自豪感:「哇,我終於修改成可以看的文章了。」 — — — 殊不知今天回頭來看這是一件多麽病態的事(笑。

其實探究內心,我無法接受的是0和1之間的那個過程,無法容忍“在自己的既有認知下”不完美的樣子。歸根結底,害怕的是他人的評價以及世俗上對錯的標準。

因為在社會中,似乎只有「結果」才是最後判定一切的標準。所以當這個「結果」不如預期時,完美主義心態就開始作祟,可能就會對自己要做的事情產生拖延症(一種既然做不到最好,那乾脆不要開始的心態),或是將所有歷程一併視而不見(只以成敗論英雄的態度)。

追求卓越 v.s. 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是痛苦的,因為在「既有認知」下一定存在一個固定的標準。(更何況既有認知還會隨時間變動,而且通常會隨時間提高)。但追求卓越不一樣,追求卓越的態度,是重視腳下的每一步過程,失敗的也好、沒那麼漂亮的作品也好、這些都將成為成長的契機與養分。因為追求的是進步,所以沒那麼好反而是一個基礎點,可以往上堆疊與累積。

禪繞畫 — — — No mistakes philosophy,注重過程而非結果

最近開始在學禪繞畫(Zentagle),他是將簡單的圖樣重複畫,進而達到專注與放鬆的效果(很專注的時候,會有一種類似腦冥想的感覺),我很喜歡他的No mistakes philospophy,在畫的時候只要專注在當下的每一筆畫就好,只專心在眼前的這個「過程」,而不是去預期最後長出來的成品是什麼樣。

像我昨天在畫有機圖樣時,雖然最後成品自己都有點看不懂到底是什麼(大笑),但完成後我還是很開心的。因為我知道我有享受那個過程,而不只是去看結果的美醜。

我僅存的一點點美感告訴我這張圖真的不美,但是我很享受當下的過程(笑)

不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的心態不會呈現在每件事情上面,通常一不小心會出現在自己特別在意他人評價或是特別看重的事物上面(就像我敢這麼不要臉的把我的禪繞畫練習圖po出來,就是因為我美感方面的認知太低落了….(笑);但天知道我在美國找工作時,做一份data project就快要讓自己崩潰了)

這兩年的經驗也很直接的告訴我,完美主義一控制不好,是會把一個人逼瘋的。所以,我現在要開始練習的就是不完美主義:「先求有,再求好」、「修改的過程是機會而不是錯誤」、「注重過程而不是結果」。

我想,唯有好好欣賞沿途的風景,好好地享受每一刻,整個爬山的過程才會是真正飽滿而開心的吧。

結語

好的,這一篇就是滿足個人想寫寫字的慾望的一篇文章,真是一點都不完美,但是它可以是很好的開始。最近也在閱讀「設計你的小習慣」一書,書中也提到,要培養簡單的小習慣,要拆解從最微小的事情開始做起。我想開始一些微小的行動,可以是突破完美主義的一個切入口吧。

--

--